電焊機是一種特殊結構的降壓變壓器,某一次側接入380V或220V的交流電源,二次側輸出供焊接用的較低電壓的電源。電焊機就是將該電源的電能轉化成熱能作為熱源來加熱金屬實現(xiàn)焊接的方法。由于電焊機作業(yè)中操作者每時每刻都要同電打交道,故危險因素較多,觸電傷亡事故屢見不鮮。本文以普遍使用的手工電弧焊為例,談談電焊機在空載狀態(tài)下,二次側輸出電壓正常時,其焊接回路致人觸電的主要原因,并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。(1)空載電壓致人觸電的原因我國目前生產(chǎn)的手弧電焊機的空載電壓一般為55~99V,工作電壓為25~40V。顯而易見,空載電壓值已遠遠超過了安全電壓范圍,對于人的安全而言存在比較大的威脅。一方面由于該電壓不像相電壓(220V)和線電壓(3 8 0V)那樣高,易使人忽視,另一方面,電焊機工及有關操作人員與焊接回路中的焊鉗、焊條、焊件、工作臺、焊接電線等器材的接觸比較頻繁。當操作人員的個人防護用品保持齊全良好狀態(tài)時,如果觸及到焊條的焊芯、焊鉗的焊口、破損的焊接線等焊接回路帶電時,通過人體的事故電流大約在10mA左右,會使手臂產(chǎn)生酸、麻和疼痛感,但觸電者一般都能夠擺脫這種局面,不至于造成嚴重的后果。當操作人員的個人防護用品存在缺陷、環(huán)境濕度較大、身體出汗、皮膚上帶有導電性粉塵、身處導電性地面(由磚、濕木板、鋼筋混凝土、金屬等材料制成的地面或金屬貯罐、管道、鍋爐等金屬結構內(nèi))或碰觸到其他接地的導電物體,如操作人員碰觸到處于空載狀態(tài)下的焊接回路的帶電體時,通過人體的事故電流可達40mA以上,此時觸電者的觸電部位(如手部)將發(fā)生痙攣,甚至昏迷而不能擺脫,觸電時間稍長就會有生命危險;若事故電流一旦超過50mA,在較短的時間內(nèi)就可能造成死亡。(2)預防空載電壓觸電的措施加強個人防護。焊工個人防護用品包括完好的工作服、絕緣鞋、絕緣手套(長度不得短于0.3m)等,作業(yè)時必須按使用規(guī)定穿戴整齊。焊接作業(yè)前,應先檢查工作場所的焊件、工具等放置合理有序,檢查各電氣設備的擺放和連接應正確可靠,焊接工作點附近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。在潮濕地方焊接時,操作臺附近地面上應鋪設絕緣物(如橡膠絕緣墊),或站在墊起的干燥木板上。電焊機至焊鉗、電焊機至焊件的二次回路連接電纜(統(tǒng)稱焊接電纜)必須選用電焊專用電纜,如YHH型或YHHR型等。其截面要求根據(jù)電焊機額定輸出電流選用,其長度一般以20~30m為宜。焊鉗必須具有良好的絕緣性能和隔熱能力,各絕緣部位不得有殘缺現(xiàn)象。焊鉗與焊接電纜之間的連接要求堅固可靠、接觸良好,纜的橡膠包皮應深入到焊鉗手柄內(nèi)部,以防電纜芯線外露。無論是焊把線(電焊機至焊鉗的電纜)還是回線(電焊機至焊件的電纜),最好使用整根的,如果確需中途接頭時,每根的接頭不宜超過兩個,接頭處必須連接牢固,保證極低的接觸電阻,并做好絕緣處理。無論在高處、斜坡處或溝道等復雜環(huán)境還是在常規(guī)環(huán)境焊接時,均不得把焊接電纜纏在腰里或腿上、系在金屬物體上,也不要把過長的電纜盤成卷。
在金屬結構及金屬容器(如氣柜、鍋爐氣鼓、管道等)內(nèi)及其他狹小工作場所焊接時,由于觸電的危險性增加,故必須采取專門的防護措施,如在容器外面設有可看見和可聽見焊工工作的監(jiān)護人,以便隨時注意焊工的安全動態(tài),或兩人的職能輪換工作。在焊接工作場所,要注意對焊接電纜的保護,防止擊砸、碾壓、烘烤和磨損等,如遠離高溫的電弧和熾熱的焊縫金屬體;電纜穿越馬路或通道時,電焊機應采取保護措施;使用中發(fā)現(xiàn)電纜外皮損傷時必須修復,并保證絕緣電阻不小于1M Q。當工作場所氣溫較高時,操作人員必然出汗較多,或者在工作服潮濕、空氣濕度較大等不利情況下,操作人員均不要靠在操作臺、焊件等與二次回路相連接的金屬物體上,更不能在接觸二次回路的同時,又接觸接地的金屬物體,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把自己的身體作為焊接回路的一部分。為避免電焊二次回路電壓致人電擊事故的發(fā)生,應當安裝電焊機空載自動斷電保護裝置,使更換焊條、整理焊件等正常操作和許多意外的行為均在安全的電壓下進行,減小觸電的危險性,同時還可節(jié)省電力消耗。